理解中国的“钱 作者:任重很多朋友都在说,这几年手里的钱多了,但该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用经济学语言来说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快速增加...

来源:雪球App,作者: 量信投资,(https://xueqiu.com/4119897762/71479697)

作者:任重很多朋友都在说,这几年手里的钱多了,但该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用经济学语言来说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快速增加,但实际购买力却在下降。这种现象促使我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 钱为什么一下子多了起来?2) 钱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了?3) 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问题简单,回答起来难。我们需要逐级深入地去理解背后的真相。一、货币,让价值跨越时空既然这是钱引发的问题,那我们就先认识货币本身。回顾一下历史,人类社会不断的创造价值,并衍生了“价值交换”的需求。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机制过于不便,促使货币作为交易中介出现,让价值交换突破了品类的限制;封建社会完成了货币的标准化(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帮助价值交换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有意思的是,由于成功地量化并标准化了价值,使得货币获得了“价值贮藏”的功能,可以不依托交易独立存在。这意味着,价值交换进一步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货币作为价值交换和价值贮藏的载体,突破了实体经济的时空限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以货币为对象的交易随之出现,从初级的借贷发展到各种复杂的金融形态,并越来越明显地反作用于实体经济。随着工业革命将人类创造价值的能力本质改变,货币一跃成为主角,将人类社会带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二、货币化率,就是市场经济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了:中国的钱为什么一下子多起来了?简单来说,因为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买了,所以需要更多的钱来支持交易。通常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整体的资本化程度就越高,货币化率就越高。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能买的东西少,因此不需要太多的货币,总体货币存量也就很低;转向市场经济之后,商品市场的放开使得社会整体对钱的需求迅速增长展望一下未来,中国还有什么是不能买卖的?好像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很多服务领域也没有形成公开的市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货币化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市场上流通的钱还会越来越多。三、通货膨胀,就是一个货币现象接着来到开篇的第二个问题:钱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了?专业一点的术语叫做通货膨胀,体现为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主要是由货币供应过大引起。那么,这些过剩的货币是哪里来的呢?除了货币化率的提升之外,还来自于两个地方:金融化程度和政府调控。3.1 金融化程度:预支未来金融即“资金之融通”。当真实世界的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时,需要货币来支持;而当货币本身变成商品时,就进入了金融范畴。货币化率高并不意味着金融市场发达,但发达的金融市场一定要以高货币化率为基础。我们以商品房为例来解释货币范畴和金融范畴。当1998年放开房地产市场之后,由于我们获得货币是线性的(按月获得工资),但支出货币不是线性的(购房需求),大部分人除了依靠存款之外,还要从银行贷款。存款和支付房款属于货币的价值贮藏和价值交换功能,但贷款则是预支了我们未来的工资收入,进入了金融的范畴借贷是最简单的金融行为,即价值的跨期交换;没有银行借贷,中国的商品房市场就只能龟速发展。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其实是在大规模地预支未来加速现在的发展。金融市场越发达,我们预支未来的能力就越强。中国工薪阶级未来的工资收入被透支到现在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币的超速增长。3.2 政府调控:半吊子伪神然而,从金融市场预支未来并不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政府调控才是问题的源头。我们知道,央行有能力调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理想状态下,只要保证流通货币量和经济增速同步,就能控制通胀。听着简单,但实际上是要求央行去扮演上帝的角色,这是不可能的,通常会导致货币超发的结果。我们这么说的理由有以下四点:1、 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保持流通货币总量和经济增长同步,就需要准确地知道未来经济的真实内含增长率。但未来是由各种不确定性构成,任谁也无法准确判断。2、 不能充分了解现在。在无法预知未来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依赖眼前的信息。但中国经济过于复杂,即使是政府也只能了解到片面和滞后的信息,以之作为决策的基础必然会出现偏差。3、 难以摆脱人性弱点,倾向于超发货币。超发货币通常可以短期刺激经济,但会把问题留到未来;紧缩货币意味着立刻开始过苦日子,但带来改善未来的机会。从人性而言,更关注短期的利益,更介意眼前的痛苦而不是潜在的改善。政府官员也是人,也要面对老百姓的反应,也就无法例外。4、 难以摆脱政治目标的干扰,倾向于超发货币。对于政权而言,核心目标是执政权和稳定;对于央行而言,核心目标是控制通胀。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由于执行货币紧缩政策一定会对短期的经济造成影响,对于执政党而言是存在风险的。所以,央行即便摆脱了人性的弱点,也难以无视政治上的压力,通常会倾向于超发货币,而犹豫于紧缩货币。所以,当掌管货币水龙头的人倾向于多放水,那市场上的钱自然会越来越多、贬值得越来越厉害。四、那我们该怎么办?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既然中国的货币化率仍有提高空间、金融市场仍有发展潜力、政府调控仍是倾向于放水,那么目前钱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值钱的趋势,一定会延续。这样也就来到了开篇的第三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答案其实很简单,既然当前的货币价值会下降,那么我们就必须对手里的货币资产进行科学的投资以保值增值,或者在允许的范围内多承担人民币负债,反正未来还起来会越来越容易。中国过去十几年的买房不败神话,其实就是很好地把“拿房”和“背债”结合在了一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展望未来,这种方式是否仍然适用呢?负债端几乎一定适用,但资产端,房地产本身可能已经不再是强势资产,房价是否可以继续提升,已经存在了较大变数。这将意味着新的投资机遇正在到来:当持续强势的单一资产越来越稀缺,那么科学地在各种大类资产间进行合理配置就格外重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