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来如此丨一眼阅千年,图书变形记
大河网讯 从甲骨到青铜器,从“书于竹帛”到线装典籍,从纸质书到电子书……时代在变,书的载体也在不断演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图书的演变史。
韦编三绝、学富五车、洛阳纸贵、手不释卷……你知道吗,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里蕴含着图书变形的密码。
甲骨上的卜辞,青铜器上的铭文,玉石上的盟誓,竹简上的经史子集、百家争鸣,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日趋发达,书籍的容量与书籍的重量呈反比例发展。到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书的容量更是“渐行渐远渐无穷”了。
书籍的每一次形态演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造纸术的发明,并不意味着竹帛退出历史舞台;雕版印刷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手抄本的覆灭。
考古发现,我国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纸。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直到公元三世纪后,纸书才最终替代简帛,成为书籍的主要载体。公元七世纪至八世纪(隋唐时期),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进一步促进了图书印刷、装帧技术的发展。
以雕版印刷为分界,人们把靠抄写传播书籍的漫长时期称为“写本时代”,而将进入雕版印刷的时代称作“版本时代”或“印本时代”。在许多学者看来,“熹平石经”是我国最早的版本。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汉灵帝采纳蔡邕等人的奏议,校正儒家书籍,以儒家七经(鲁诗、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刻石立碑,立于太学讲堂前,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熹平石经,历时八年雕刻而成, 分刻在46块巨石上,总字数超过20万字。只可惜,命运多舛,如今只剩下一些碎块分藏于国内多地博物馆内。在河南博物院内,就珍藏了当时太学所立的熹平石经残片。
“熹平石经”刚一问世,就立刻成为当时读书人的读经范本。为了把厚重繁多的石经“捧”回家去读,人们采用了拓印方法“复制”经文,而这也被看作是后世雕版印刷术的雏形。
有研究者指出,“熹平石经”的出现,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促进了我国书籍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承前启后,在中国书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在距今35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表示书籍的“册”字和“典”字。从甲骨到纸张,从纸张到手机,材料在变,载体在变,书籍的形制在变,但阅读内核却始终如一。
“源”来如此,在人间最美四月天,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策划:魏剑 李铮
统筹:李敬欣 张培君
执行:娄恒 莫韶华 范昭
文案:刘瑞朝 李东宝 赵汉青
影像/制作:马绍坤
海报:胡瀚泽
特别鸣谢: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图书馆
相关报道
“源”来如此丨5000多年前的华夏文明史从这里起笔
“源”来如此丨3000多年前的青铜水牛搬进新家啦
“源”来如此丨2200年前,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在这里诞生
“源”来如此丨2800年前的太阳能“打火机”长什么样
“源”来如此丨1800年前的“神人之恋”,映照河洛千年历史变迁
“源”来如此丨3000多年前的“新闻”长啥样
“源”来如此丨13500年前的一只小鸟引领审美潮流
随便看看
- 2025-07-12 22:01:51氖灯和LED指示灯的区别,可靠性寿命如何?价格呢?
- 2025-08-06 23:21:00汽配进销存软件排名
- 2025-06-11 20:25:35家用日常用品有哪些(生活常见100种物品)
- 2025-08-03 01:17:16魔兽怎么打易爆球
- 2025-06-02 14:01:24海尔方舟扫地机的使用体验(方舟扫地机是否值得购买?效果如何?)本站主要分享智能电视,电视游戏,TV游戏,大屏电视及数码行业新闻,扬名科技致力于提供最及时权威的产业及事件报道平台,手机、数码、笔记本及软件一网打尽IT互联网本站主要分享智能电视,电视游戏,TV
- 2025-05-07 21:22:36妹子专用!解决大胸妹跑步苦恼 如何挑跑步文胸
- 2025-07-10 04:32:41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技术
- 2025-05-20 10:47:04账号申诉后 审核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 2025-08-13 13:43:49CSGO国服每周优惠大揭秘,礼包折扣、点券福利全搞定!
- 2025-07-20 18:22:47家用双wan口路由器推荐_趁着双11购物节,6款值得入手的Wi-Fi 6路由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