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降雪小知识

降雪的条件

下雪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变化:下雪时的地面温度通常在2℃以下。这是因为水蒸气在冷空气中会凝结成水滴,然后逐渐形成冰晶并最终变成雪花。这个过程中需要足够低的温度。

大气中水汽含量:下雪需要大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通常是相对湿度在50%或更高。这是因为水汽是雪花形成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水汽就无法形成雪花。

空气中有冰晶核:冰晶核是雪花形成的关键。空气中的冰晶核可以是尘埃、盐粒或其他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核充当了雪花形成的核心,使水蒸气在冷空气中能够凝结并形成雪花。

云层条件:下雪通常发生在云层中。这是因为云层能够提供足够的冷却条件,使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成水滴并最终形成雪花。

风向和风速:风向和风速对于下雪的地点和时间也有影响。如果风向是从北方来的,那么在北半球地区,下雪的机率会更高。而如果风速较高,那么雪花在空中的移动速度会更快,导致下雪的区域更广。

总之,下雪需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水汽、冰晶核、云层和风向风速等。这些条件共同作用,才能形成美丽的雪花。

降雪量的测量

冬日瑞雪|银装素裹阳|防寒保暖

降雪量并非积雪本身的厚度,“降雪量”≠“积雪深度”

“降雪量”是指用标准容器将一定时间段采集到的雪融化成水后,再用量杯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

“积雪深度”是指从积雪表面垂直向下到地面的实际积雪厚度,以厘米为单位。

降雪量与积雪厚度全国平均情况是1mm的降雪量约产生0.75cm积雪,但是这个比例并不固定,而是随着雪的干湿程度有所变化,如果雪花松软,湿度小,容易形成较厚的积雪。而雪的干湿与温度直接相关,温度越低产生的积雪越多,像1mm降雪在北方可产生1cm的积雪,而南方可能只有0.5cm左右的积雪。

岁寒冬至,迎春纳新

静逅时光,以待流年

充满希望的2024

愿各位健康顺遂,扬帆新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