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艺轩[Tubebbs]论坛's Archiver

江湖大佬 发表于 2010-11-27 21:41

开盘磁带录音机简史:[table][tr][td][b]第一部分:磁带录音机的诞生[/b]

磁带录音机的设想

很久以前,就曾有人设想利用磁性载体来进行录音和放音。据文献记载,1888 年美国杂志《 Tho EleCtrical world , (电世界)上刊登了史密斯(Oberlin smith )的论文,他在论文中指出,根据电磁感应作用,可以把声音信号记录在磁带上,也可以从这种磁性体上把声音信号取出来。在此十几年前,贝尔和瓦特森发明了电话机,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所以史密斯就设想把这些发明和电磁感应作用结合起来,以进行磁性录放音试验.

磁带录音机的发明

世界上最早的磁性录音机是丹麦科学家波尔森于1898 年发明的。当时还没有真空管和放大器,已经发明的电话机和留声机都是把声波直接变成电流或机械变形。波尔森设想利用电话机的电流,将一个长的磁性载体加以部分磁化来记录声音。录音时用钢丝作磁性载体,把钢丝张紧,再将装有滑轮的电磁铁悬挂在钢丝上作为磁头,把电话机的送话器作为传声器接到磁头上,然后一边对着送话器说话,一边使磁头沿着钢丝滑动来进行录音。放音时也用同样方法,把电磁铁作为放音磁头,受话器作为耳机,使磁头边滑动边听。这就是波尔森进行的最早的磁性录放音实验。此后,波尔森继续进行实验,并于1898年获得磁性录音机专利权。按上述原理做成的录音机取名为录音电话机,并于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时、得到很高的评价,获得最佳奖。这时的录音方式是直接录音,即无偏磁录音,可以想像,其音质要比今天的录音音质差得很远,但在当时无疑是划时代的发明。

3.直流偏磁的发明

1907年,波尔森发明了钢丝式录音机的直流偏磁法,录音灵敏度和失真都有较大改进,使录音机进入了实用阶段。同年,美国的弗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这就大大促进了磁性录音技术的发展。

4.钢丝式、钢带式录音机的实用化

直流偏磁方式和放大器技术发明以后,使钢丝和钢带式录音机进入了实用阶段,广泛应用于广播,记录机、有声电影和高速通信等领域。到了1930年,国外市场上有德国德律风根公司的钢丝式录音机、劳伦兹公司的钢带式录音机出售。

5.磁带的发明

1926年,美国的奥奈尔把铁粉涂敷在纸带上做出了现代磁带的雏型。1928年,德国的弗勒玛( Fritz Pfleumer )提出了把磁性材料涂敷在纸或塑料带基上的制作方法。1935 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制成了使用塑料带基磁带的录音机。这种录音机接近于现代录音机,使用的磁带是 BASF 公司的产品,是把 基铁粉作磁性材料涂敷在醋酸盐带基上制成的,第二年就改用氧化铁作磁性材料。

6.交流偏磁的发明

磁带录音机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这样的优良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明了交流偏磁法,这样讲并非言过其实。钢丝式录音机的交流偏磁法,是 1927 年美国的卡尔森和卡播特发明的。而现在使用的交流偏磁法,是日本、德国、美国分别独立进行研究的。日本从 1 930 年就在东北大学金属研究室和邮政省电气实验所等部门大办进行磁性录音的研究,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东北大学永井健三教授等人发明的交流偏磁法对录音机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磁带录音机德国最早被使用。

1935 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磁带录音机使用了塑料带基的磁带,带速为76.2 cm / s ,比以前的录音机性能优良,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所以在 1935 年柏林世界无线电展览会上展出时,得到很高评价,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种录音机就成为现在磁带录音机的雏型。但是,正当这些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交流偏次和磁带材料的研究也处在不断进展的重要时刻,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各国很难进行这方面的技术交流。在日本,虽然日本电气和安立电气等公司出售有商品钢丝式录音机,但看不到有什么进步的迹象。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于 1935 年完成了刚带式录音机的研制工作,在 1939 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立体声放音表演。这时使用的钢带叫愉“维卡合金” ( vicalloy ) 。握说这种材料比刀刃还坚硬,价格相当高。同时,贝尔实验室还研制了密洛风( Mirrophone ) , 用于由电话进行天气预报。在这一时期,进步最快的是德国,使用了塑料带基磁带的录音机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广泛应用子军事和广播等领域。录制有希特勒声音的磁带,在德国各地电台广播,盟军被困惑了不少,怎这家伙能瞬间各处游荡?因为当时除了德国,电台如是经录音机播出的录音都与真人有很大区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技术又为美国所继承。并且性能不断提高,直到数码录音技术时代的到来。

[b]第二部分:磁带录音机的发展[/b]

1.高传真(HiFi)级别机器的出现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发现了 18 台磁带录音机( Magnetophone )。美、英、法各拿回 6 台进行研究,据说都为其高超的技术而惊叹。后来,这些技术资料作为有名的 PB 报告(office of Publication Board RePort)转到美国,极大地刺激了该产业界,结果很多厂家开始生产出售录音机。这些产品都具有自已独特的磁带驱动机构。战争结束后,有关的技术一开始交流,各国就同时投入了磁带录音机的研制工作。在日本,前面说到的交流偏磁技术,被安立电气公司在1949年转给日本电气和东京通信工业公司(SONY公司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于1950年在日本开始出售最早的磁带录音机,1958年后录音机在欧美及日本开始迅速普及,广泛用到家庭中。交流盘式磁带录音机的全盛时期早期的盘式录音机体积很大,以移动式为主,主要供专业和学校使用。普及到家庭中去以后;就以小型轻量的便携式为主要标准。关于带盘尺寸,当初专业用的以宜径265mm ( 10英寸 )为主要标准,家庭用的则使用直径265mm(7英寸)盘架。带速都是以 19cm / s 和 9 .5cm / s 为标准.后来又增加了4.8cm/s。另外,便携式都比较重视移动的方便,所以带盘尺寸又变成以直径127c m ( 5 英寸)为主。标准带速取为9.5/s和4.5/s。60年代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将录音机用于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日本还曾经流行有“录音学习”风气,使得便携式录音机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这种需求后来延伸到后期的便携收录机和录音座的流行。

2.电池式盘式录音机出现: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盘式制造技术逐步成熟,世界各国出现了供警察与谍报工作所需的电池供电便携式小型录音机。刚开始是钢丝式的,最细小的钢丝已出现有160分种连续录音的机器。机器还相当的精美。1958 年前后,德国有个厂家开发了磁带速度不值定的所谓“边缘驱动式”的电池式磁带录音机,虽然可以做得比较小巧,但性能与可靠性都存在一定的间题。 1960年前后,日本开始生产主导轴驱动电池式磁带录音机。这时出售的录音机除了小型轻便、性能好、操作简便之外,还具有语音控制叔自动反转等许多特点。由于这些电池式磁带录音机的生产,使日本开始在性能、特征和产量方面跃居世界的前列。

3.立体声磁带的发明

1949年美国的马格奈可德(Magnecord)公司首先使立体声录音机商品化。有趣的是,第一台立体声录音机是汽车制造厂商的通用电机研究所订购的,用于分析汽车噪声、后来,在 1949 年的美国电声设备展览会上展出并公并出售。这时,磁头不是一字排列,而是交错式的。这种立体声录音当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年很多有名的管弦乐团的艺术家们都相继进行了立体声录音。1960年日本索尼公司也出售了551型立体声磁带录音机。被广泛使用的45 / 45 制式立体声唱片是1956 年才上市的。在此之前,对唱片的立体声制式做过各种尝试。但因操作不方便,工作不稳定,基本没有得到普及。但是磁带录音机在原理上很容易用增加磁迹数的办法来实现立体声化、性能又己到了相当水平,所以美国对立体声录音磁带和立体声录音机的需要曾一度有迅速增大的趋势。可是由于出现了上述 45 / 45的立体声唱片,在价格上立体声磁带竞争不过唱片,所以还是立体声唱片占了上风、一直到立体声磁带以4轨盘式、4轨大盒式、8轨大盒式而东山再起为止,立体声录音机只限于在广播出版和录音室等专业领域使用.而双迹立体声方式的性能一直比较优越,至今仍为音响爱好者所喜爱,特别是2 轨38cm/s的高速机器作为高级音源而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在1954年开始,原声开盘磁带开始作为商品,在发达国家大量发行。并是所有立体身设备的唯一音源。后因立体声黑胶唱片销售的低廉价位与方便的播放(是开盘磁带的1/10)原因,才逐步退出了市场,但这时期很漫长,一直到1985年前后,才未见再有出版商出版。一直到今年(2008),在美国底特律音响展上,我们又再见到她久违的身影。江湖大佬 发表于 2010-11-27 21:45

4.计算机技术与开盘录音机:

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微机技术的成熟,开盘机器制造厂家,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应有在磁带录音机上,使得这类机器的性能推倒了顶峰阶段。有落地式,台式,便携式,袖珍式等五花八门,万紫千红。高,中,低价位,不同的使用场所,你都能挑到适合的一种款式。特别是瑞士南瓜(Nagra)公司出的一款便携小巧机器,成为50,60年代世界著名记者们必备装备,并成为全世界电影同期声录音的标准设备。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大量音乐素材需要录制与编辑,为方便出版社录制与编辑,瑞士瑞士Studer率先推出有适合录音合成的多轨录音机,最多高达64轨,其磁头如就如件工艺品。可见磁头制造技术已是炉火纯青。机器还带有能极其方便对磁带定位所需的编辑功能。并依托计算机控制技术,开发出无压带轮走带方式的录音机。

面对磁带录音机因为磁性记录材质所带来的特有噪音,磁带生产厂家一直在千方百计寻找涂铺磁粉材料,改善磁带质量。另一方面,电路专家们也积极在改善电路。发明出多款绛噪电路,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杜比(R.M.Dolby)博士发明的“杜比绛噪系统”。

第三部分:盒式,卡式磁带发展

1. 唱片的普及对开盘磁带上带方式改良的推进。

盒式、卡式时期很久以来减曾有人设想把磁带收到盒子里以简化操作,并有许多磁带录音机厂家着手研究这一课题。可是要研究出国际标准通用的磁带盒,需要企业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并能成为标准才行。因此,世界各国公司都把现行的带盘放入盒子里,原封不动地使用,或者研制限于口述记录机等特定用途的磁带。立体声音乐磁带一推出市场,就很多人采用磁带欣尝音乐了。由于更换起来非常麻烦,人们都迫切需要有像唱片那样操作简便的磁带,于是各公司就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

2.盒式磁带的发明

1958年出售的RCA卡式磁带放音机,可以讲是以音乐磁带为声源的第一台正式卡式系统。这种机器使用的磁带宽度为6.25mm,采用四轨通道立体声方式,磁带可以往返使用,同时还采用了150型号的薄磁带,带速为9.5cm / s ,因此使往返演奏时间达到 1 个小时,从而降低了每小时演奏的价格,在当时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但是,其它厂家并未加以效仿,所以这种系统很快就消失了,而四轨双道方式以盘式音乐磁带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1960年, 3M ( Minesota Mining & Mnufacturing)公司出鲁了 3M 卡式系统,所用磁带与观在的盒式磁带宽度一样,为带宽3.8mm速度4.8cm/s。这种系统也是用音乐磁带放音,对于双轨立体声约可演奏 45 分钟,但因为是单方向录音,所以演奏一结束,必须把磁带倒卷回去。这种放音机是把卡式磁带排列起来,每演奏完一盘,就把磁带倒卷回去,推到旁边,然后下一个再落下来,这就是自动装带卡式放音机。江湖大佬 发表于 2010-11-27 21:49

[i=s] 本帖最后由 江湖大佬 于 2010-11-27 22:05 编辑 [/i]

卡式磁带的发明

1960年起,欧洲各国的厂家开始设想新的卡式系统,并积极从事具体研制工作。 1962 年荷兰菲利浦公司发表了盒式系终。接着德国的格龙迪、德律风根和布劳彭克特三家公司发表了共同研制的 DC 国际盒式系统。以上两种方式都是以盒式音乐磁带为主要目标,其特点是,环形卷带盘芯,采用共芯方式(两个盘芯在同一平面上),此外,还有人做了一种新的尝试,使用相邻磁迹来录立体声成为可能,操作也与 45 / 45 制式立体声唱片同样简便。带宽3.8mm,使用两个圆使立体声和单声的兼容成为可能,但遗憾的是,这两种方式的带速不同,菲利浦盒式为4.8cm / s ,德国DC国际盒式为5.08cm/s,而且带盒尺寸也稍有不同,根本不能互换使用,所以世界的录音机行业非常关心地注视着它们的演变很久以来,还有人设想把磁带头尾相接做成循环式,以能连续放音。1957 年美国开始出售菲德里派克卡式录音机,起初是单通道方式,广泛作为广播用和放背景音乐用,后来又设想在汽车中使用。江湖大佬 发表于 2010-11-27 22:07

附一: 开盘磁带录音机科普小常识

开盘磁带录音机:使用需外接收带盘架,用磁性形式保留与重放声音的机器。原开盘一词只指使用无盘架脱胎机器,现在泛指非盒式,卡式磁性记录的录音机,包括早期钢丝,钢带录音机。

常用开盘录音机标准:速度:4.76cm/S;9.53cm/S;19。05cm/S;38cm/S;最高有76/S;其间还出过最低速的2.4/S,因录放质量原因而很快被遗弃。轨迹:单轨;2轨;4轨;及多轨,最多64轨。

开盘录音机磁带:宽度1/4英寸(6.3mm)《常用》; 1/2英寸(12.7mm); 1英寸(25.4mm); 2 英寸(51mm)。磁性材料:普通铁粉带;LH(Low Noise High Outpuc 低噪音高输出);铁络;金属(络)。磁带厚度:50u(100型);35u(150型);22u(200型)越薄整盘磁带当然就越长,能保留信息也越多。

开盘录音机予/去加重补偿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NAB(美国广播协会);RIAA(美国录音机工业协会);DIN(德国广播协会); JIS(日本工业标准);中国一般采用的为IEC标准。

民用开盘机(家庭和一般用途)

世界上几乎大部分的家电厂家,都出过家用级开盘机,包括但不限于:SONY,National,Panasonic(松下的音响牌子),Victor,Onkyo,Sansui,AKAI,TEAC,DENON,HITACHI,三菱,Pioneer,德律风根,根德,PHILIPS等等。这些机器,绝大多数是家用的,早期是单声道,后期随着立体声方式的发展,开盘录音机率先开发出2声道,有2轨2声道与4轨2声道。还有双向能走带的。在所有这些日本厂家里,早期只有DENON生产过电台用的开盘机,因为它和NHK有关系。TEAC后来才以TASCAM的商标生产专业机器。TASCAM后来居上,成为日本的主要专业开盘机制造商

欧洲方面,Studer用Revox的商标出产的,也都是家用的开盘机。以上所说的那些开盘机,都是桌上形的,有的只可以用7’盘架,有的则可以用到10’盘架,从功能上看只能适合非专业用途。

专业机(母带录音,编辑用途)

专业开盘机也分若干类型,其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录音室级别的。这个级别的机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落地式的,装在带轮子的架上,而且很多型号的VU表以及音频控制部分也装在架子上,成为表桥。因为专业录音机都是躺着的,不是立着的。

专业机器通常具备以下的特点

(1)可以同步监听。普通家用机只有带前和带后,专业机则可以监听录音头所播放的声音。所谓同步就是没有了录音头与放音头距离造成的时间差,便于准确的编辑剪接。所以专业机器的监听,包括音源(带前),同步和带后

(2)无论输入和输出电平,都具备“标准”或者“校准”按钮。民用机器没有统一的输入输出电平,所以录音机与其他设备连接的时候,无法预测其电平是大是小。而专业设备则具备统一的标准电平,那就是0VU=+4dBm(1.228V rms),无论是录音机,调音台,压缩器,功放,效果器,均衡器等等,全部都是统一的。因此专业录音机如果放在“标准”挡,那么所有电平控制都不起左右,输入输出电平都是标准的。因此,录音师录音的时候无需留意录音机的电平表,只需要看清楚调音台的电平表就可以了。因为整个系统里面所有设备的电平都是相同的,看调音台电平表就等于看录音机电平表,也等于看压缩器的电平表。

(3)具备有线遥控。录音机可能放在远离座位的地方甚至在隔壁机房,所以所有功能都通过遥控控制,遥控器上面也有实时计数器和所有按钮,还可以将录音机快进或者倒带到指定的位置,或者回零

(4)可以高速卷带的时候放音,以便快速找到任意一点。而卷带的速度也是可以随意控制的。

(5)配置有监听喇叭,无需开功放,调音台就可以听到磁带内容

(6)可以随意选择只录某一个声道,而另外一个声道原封不动。

(7)两个声道的监听各自独立,例如可以左声道听音源,右声道听带后重放。

(8)其他的附加功能,例如时间码功能。

1980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盘录音机生产厂家也很快将这技术应该到开盘录音机上,特别是走带控制加上这技术,使得磁带录音机整机性能有了质的跨越。

附二:开盘录音机主要厂家,机型简明阐述

STUDER瑞士名牌,具有手表般精密的加工制造水平,能够生产多轨开盘数码录音机

STUDER系列概评l

A80是经典,铝面板设计造型美观,70年代出的机器,一直出到80年代末。比较古董,声音最 自然。玩家全世界大把,因为机器出了二十年,总产量大,民间保存量也大。

A820是新科技,黑呼呼的没那么明快。80年代后期直到90年代中期的机器,比调整相当复杂较先进。总产量小很多,外面的货没那么多。

A810是厂家转型期间的产品,两头不到岸。

A807 是A80机器的简化版。

A812 是A820机器简化版。

南瓜(Nagra)

南瓜是以便携机出身的,继承了瑞士精密仪器加工制造的科技,在那样小的体积里(还要算上内置的电池盒)能够做出开盘机实在不容易。其中IV系列流传最广,全世界用户最多。我也用过短时间南瓜IV系列用的最多的,是电影拍摄行业,因为它配同步器之后可以与24格的电影摄影机同步,这对于外景同期声录音可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外出采访的广播电台记者也广泛使用。南瓜也出过一款比较大型的开盘机,造型也很豪华美观,我没用过。不过音乐录音,演播室这些范畴不是南瓜出入的地方。IV系列因为不能用大带盘,所以极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Nagra SJ-I 单轨单声道,电子管电路,手摇上弦走带,玩家们梦寐以求的古董级别型号。

Nagra I 单轨单声道,晶体管电路。

Nagra II 2轨单声道,进入电影现场录音的开始。

Nagra III 2轨单声道,HiFi级别的机器。

Nagra IV 2轨双声道,也是南瓜立体声时代开始,特別是Nagra 4.2 和 Nagra IV-S更具備時間碼的功能,这2款型号是现在开盘玩家们蛮追捧的型号。

OTARI 日本生产专业器材的后起之秀,后期产品质素直逼前者,价钱合理,全世界用户极多,能够生产模拟多轨开盘机,高速盒带复制机等等

OTARI系列概评l

MTR-10的纯白色造型非常养眼,像科研仪器。电路相当的复杂,伺服系统做得不错,全部是直流伺服马达

MTR-12是前者的改进型。二者共同特点是机身庞大,而且是整体结构,不能拆散。

MTR-15造型向STUDER 靠拢

MX5050是小谷初入门的产品,低档得很,记得才卖二千多美金。此机塑胶外壳,傻大黑粗,没什么动态伺服功能,机械动作简单粗暴,连回零都不准确。按照我的标准,就叫做“没法用”。

SONY 是日本最早生产开盘录音机的厂家,多为民用级别机器,80年代收购了美国MCI公司,用这家公司(MIC)与SONY双商标,开始生产专业基本录音机。并具备模多轨开盘机的制造能力。后期独立具备数字多轨开盘机的设计与制造。

SONY/MCI JH110,JH-513等型号,质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TASCAM 日本最早期,最专业的磁记录设备制造公司。美国航天飞机使用TASCAM的专业录像器 材。能够输出数字多轨开盘机,各种模拟两轨和多轨开盘机,以及高速盒带复制机。

BR-20 这款型号国内刚普及调频(FM)广播时,广电部集中进口过一批分发各地,各地现在流出民间不少。

三菱 此外还有个异类的厂家就是三菱,它也设计制造出数字多轨开盘机。但产品不成系列,无疾而终。

中国品牌 上海唱片厂:手摇上弦走带301;上海录音器材厂:钟声810,(无商标)L601,L602,L202,LY-321。山西榆次:(无商标)LY-635。北京青云:长城DBL-2B 这些国产磁带录音机全为2轨单声道。

参考资料:

上海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磁带录音机,原理。调试。使用》

卡座论坛ACDC2000相关文稿。洞主 发表于 2010-11-28 00:39

[b]回复 [url=http://www.tubebbs.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85814&ptid=160171]4#[/url] [i]江湖大佬[/i] [/b]

好资料!常学有益 发表于 2010-11-29 00:19

好帖,收藏了。雅歌 发表于 2010-12-24 11:28

经典!学习了!!!顶!!!{:3_148:}ycjd 发表于 2011-3-5 21:43

扫盲贴 学习了

页:

[1]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