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暴动

频繁战乱

编辑

西周中后期,东南地区的淮夷和西北地区的猃狁叛乱频发,严重冲击了西周政权。频繁的战乱也使民众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长期的战争以及过长的战线亦使西周陷入财政危机当中,周厉王欲实行“专利”政策解决该问题[6]。

私有制萌芽

编辑

西周末年,社会已经自上而下地出现了私有制的萌芽。《诗经》中也有不少反映贫富分化加剧的诗歌[7]。1975年于陕西岐山出土的大批西周铜器上,有铭文记载了类似土地买卖、交换和租佃的情况[8]。

物产专利

编辑

据《史记》记载,周厉王為人“好利”,統治期間听從荣夷公之计[9]。西周政权陷入财政危机,周厉王宣布对王畿范围内的的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即国营垄断,由天子直接控制,排斥其他贵族从山林川泽中获利,并加大了对山林川泽赋税的征收[7]。各级贵族将沉重的赋税转嫁到底层民众身上,使民众生活恶化[10]。

止谤政策

编辑

据《史记》记载,周厉王在其“专利”政策遭到“国人”抨击后,任用大臣卫巫监视周厉王的批评者,并处以死刑。对周厉王的批评一度被压制。周厉王实行此政策数年后,都城的居民在街道上仅用眼神交流,“道路以目”[11]。召穆公曾劝诫周厉王:“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但未遭采纳,周厉王依旧推行止谤政策[12]。

原始民主传统

编辑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13]。

王室内部矛盾

编辑

周厉王推行的“专利”政策损害了贵族阶层的利益,其止谤政策也引发极大不满。在国人暴动发生前,周厉王与贵族阶层的矛盾就已激化,不可调和[6]。

随便看看